2017最新趨勢商務Bot應用:以人工智慧提供企業數位轉型及生產力

2018年服務項目: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動化商務創新服務:提供客製化人工智慧應用,以提升企業生產力與競爭力

提供服務業,科技業,數位學習產業:客製化的人工智慧應用與建立;包括:自動化整合客戶需求-訂位-引導-申訴或其他等,以提升競爭力.

技能管理:國際化Know-How服務


Amazon KOD Inc(亞馬遜國際)致力於知識產業化與產業知識化的知識商務發展與實務研究. 自2000年以來,陳執行長兼首席顧問曾經主持過KM國際論壇,中小企業處KM的顧問師培訓與精進營,勞委會知識管理經理人培訓及KM顧問師認證與專業技能培訓等研究報告,國內導入KM企業的諮詢等.Amazon KOD提供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套解決方案,以價值US$30萬移轉國際標竿的Know-How協助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並獲得國內多數大型企業採用與培育無數知識管理經理與顧問人才.

2017年 2月創立885Bot; 以提供AI-Bot商務應用及訓練為主.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培養百萬知識大軍 落實Taiwan Double

國內近來興起一股知識經濟熱潮,不論此股熱潮是西方國家引起的或是國內政經界經過深思熱慮後所鼓吹的一種經濟活動,有其善意且為強國富民的精神理念存在。然而,從媒體的加味曝光報導,到學界、產業界,人人莫不唯恐不把服務&產品的焦點跟它掛在一起,就好像沒有賣點跟不上新經濟時代潮流一樣的恐慌,這是否又是一次的新產業革命的短暫流行泡沬的開始,還是二十一世紀以後人類大躍進的始點,是抓住人類脈動,富國利民的大好時機呢?還是國際化的時局強迫開發中的國家做出迅速的選擇中,不得不轉型的另一個選擇。

要Taiwan Double,首先要Taiwan Upgrade,要將台灣近四十年來在各階層勞動人口智慧、分享出來,有了分享就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才能賺取更多的勞動所得,而這個所得及勞動價值是台灣轉型必需升級的一條出路。
  
然而行動之前,必需先教育並提供廣大的數百萬勞動階層知道如何做、怎麼做,才能充份的把過去賴以維生賺取所得,而今日卻逐漸失去優勢,生存的工作方法、技能、服務再做有效的利用,並應用分享的機制來把舊有的產品及服務加工創造新價值。而要充份發揮分享的機制,就需要先把全國的知識組織起來。
  
先「組織」起來-政府應扮演推動“知識應用尋根”的運動,要以建立「百萬知識大軍」為Taiwan Double的目標之一。就如同政府過去推動百萬人上網的績效,不但促進經濟的活絡,民間投資增加,同時也提升整體國民知識水平及技能得以趕上歐美的潮流。

組織百萬知識大軍,可分為五個層面進行

一、企業知識長,知識管理顧問師培養:
他們是將知識應用的觀念方法、流程、實做、訓練等,散播在企業的種子,也是把知識觀念傳播給廣大勞動階層及企業的最近距離的通路。

二、將知識管理納入學校課程:
學校是最好散播知識的場所,也是播下知識管理種子的最好管道,透過產學交流,也奠定未來畢業學子非常好的知識應用基礎。這一部份可以從學校內的Intranet, Internet及電腦設備的配合加上課程的有效規劃來打根基。

三、民間教育推廣:
政府鼓勵並補助有心將知識應用落實的教育訓練機構。尤其是有熱誠,用心投入的新公司。畢竟知識管理&應用就是鼓勵創新,多元化的分享及多元化的專業領域均可參與。未來政府在補助教育推廣的經費審核上,更應朝多元化思考,而非僅是把錢給少數的法人機構.而 應讓有心、有創意、專業化的新公司有機會貢獻已長。促使政府所花的錢能產出更大的效益。

四、獎勵企業落實知識管理:
企業落實知識管理,應列入獎勵補助範圍,並可將員工教育訓練費用抵扣所得稅,如此一來,台灣的企業就可以在無形中提高生產力。而企業和企業間也可以透過公會做異業交流,使在面臨WTO衝擊下,能達到島內合作、島外競爭的整體優勢。

五、根留台灣,知識管理列上市、上櫃審查重點。
未來評量企業競爭力及獲利能力上,除了原有的各項財務、會計、研發、行銷人才、市場等考量外,能進一步促進企業內部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利潤”的機制列為審查重點.畢竟祗有留住“錢”才能留住人心。

這一百萬知識工作者的培養,可分為不同等級,由淺至深.而學習方式也是多元化,可以面對面,遠距教學、自修學院或企業大學方式齊頭進行,祇要老百姓上班能有了良好的互動學習,分享的環境,便會行動起來,而一旦這個知識的大社群形成,則全台灣人就形成一個大團結,一齊併出智慧與創意,來創造另外一個台灣奇蹟,則百萬知識大軍規模的形成,指日可待也。

有人說,知識管理糟得很,祇有大公司在做,這種消極而負面的設法,完全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自Internet普及後,這種神話應該要打破,現在是台灣人站起來(Taiwan Stand Up)時候,我們應該要保握這個絕佳的機會,要創造台灣的另一個經濟奇蹟,尤其要打破五千年來中國人是不能團結的迷思。

然而,百萬知識工作者是台灣知識經濟活動的一個開始,是否太矯枉過正了?
個人認為知識經濟是一場革命,尤如工業革命一樣,是一種運動,因此不能太文質彬彬或開幾場非常優雅的研討會,甚至以擴大內需這道力量來推動它向前走,這種力道太弱了.就好像在一個水池中丟了一塊石頭,雖然會激起短暫的水花和漣漪,但是政府還有多少能力及金錢能一直往水池中丟,使餘波能夠持續,經濟活動的漣漪能不斷呢?個人認為,與其讓政府丟石頭,不如讓全國百姓來做,使死水變活水,經濟的浪花自然就會不斷.畢竟智慧與知識就如同大地的空氣一樣,潛藏在廣大百姓之中。所以,一定要採取更積極的手段和做法。所謂矯枉必需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與其光喊口號、拍廣告,不如親自下海,親手做,才能體會箇中滋味,就在說明了這個精神。

百萬知識工作者培植計劃,要從多面著手,尤其要特別針對一般中小企業,例如:3C經銷店、門市,連鎖服務,R/D、小型製造加工,通路業…著手。這些中小企業公司人數在100人左右,甚至20人以下,約佔總人數的30%以上,是最有活力及最有生產力,也是最能接受新觀念創造新價值的一群工作者。祗要這一群勞動者能有效應用知識創造新的利基,台灣的明天將是燦爛的。

由以上五個層面併行,全國大約祗要培養一萬個知識管理與應用種子人才,再由每個種子師資顧問在企業界、教學機構、訓練機構擴散為100人。這壹百萬知識大軍,將是擔任未來為台灣再創另一個新契機的新知識行動工作者。而要落實這個方案,更需要民間與政府一齊努力,共同創造出屬於台灣人打拼的另一個智慧。(陳柏村,2002年4月4日刊載於CIO雜誌)

沒有留言:

陳柏村老師個人經歷簡介

經歷摘要:

國內500大企業(Sun Moon Star企業團)與國外公司超過25年的工作實務, 經歷相關工作領域,包括;雜誌英文翻譯、電子技術員、QC、QA、數位與類比工程師、電腦程式設計與硬體研發、業務員、行銷企劃、教育訓練規劃、總經理特助、國際市場行銷經理、產品企劃經理、事業部經營總經理;新事業開發、企業倂購與投資等。2001年後從事知識管理顧問服務,2002年在國內開辦第一個128小時的知識管理課程與主持多場國外KM專家的論壇等。2004年後主要業務為提供EMBA管理實務教授,產業管理顧問與教育訓練服務為主。

個人經歷:



294Pro創辦人⊙全球視野語文交流協會理事(2010)⊙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經濟部“經營管理顧問師培訓班”講師(2003-迄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知識管理種子顧問師班講師(2004-迄今)⊙上市櫃公司知識策略規劃與輔導顧問(2004迄今)⊙全國EMBA入學考試_管理實務班講師,全國考訊(2004-迄今)⊙行政院經建會(經濟部) 知識經濟」應用講師(2002)⊙CIO雜誌知識管理專欄作者(2003)⊙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知識經濟」應用講師(2003)⊙台灣科技大學與台北科技大學知識管理班講師(2003)⊙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2000)⊙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班講師(2000)⊙輔仁大學城區部講師(1995-1998夜間)⊙大亞電腦硬體班規劃主持人(1984-1994)⊙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講師(2001)⊙金屬中心知識管理顧問師班講師(2002)


學術出版:

共出版五本書及發表3份知識管理相關研究報告(請參考作者簡介內容)

1.知識管理:正確概念與企業實務 ;獲台灣智慧資本中心2006年推薦的唯一中文版的智慧資本好書(http://www.ticrc.nccu.edu.tw/)

2.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 趙曙明在本書的簡體版推薦文上說:"彼得杜拉克(Druck)將現代管理學帶入到知識管理階段,陳柏村先生的知識管理,則開展了中國知識管理本土化的探索之旅".

輔導專案及訓練講座經歷:(僅列部分公開名單)

崇越科技,Mandarin 數位公司學習顧問, 台灣菸酒公司, An-Yong 連鎖鮮物,新竹物流集團顧問一之軒烘焙連鎖總部顧問,台電KM顧問,中華電信 、, Shine建設企業集團,錸得科技、金屬中心、石材中心、台大Sport Center、公部門及國營事業KM咨詢與執行顧問、T-K餐飲總部、永大電機、行政院國營事業人員研討會、台北市公務人員發展中心、中華經濟研究院、保險雜誌、 DHYC餐飲總部經營顧問,國家文官培訓所,中小企業處知識管理五年計劃專案,全國考訊,123.com,台灣科大,台北科大,輔大等.

陳柏村著作:EMBA管理學與個案實務

陳柏村著作:EMBA管理學與個案實務
全國考訊出版;DVD光碟+書

陳柏村_知識管理著作

陳柏村_知識管理著作
知識管理:正確概念與企業實務_五南圖書2006,2e

陳柏村_知識管理著作

陳柏村_知識管理著作
知識管理實務聖經2008.9

本專欄之內容著作權 說明

本專欄之所有文字與圖形內容均屬於作者所有,歡迎轉寄或引述在非商業用途或學術研究上.聯絡作者:m0952.c009969@msa.hinet.net